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加深,对混凝机理的认识也逐渐变化,一般认为,其同混凝剂的种类、投加量、胶体颗粒的性质及溶液的pH值等有关,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电性中和:
吸附电中和作用指粒表面对异性离子或胶粒有强烈的吸附作用,使其部分电荷被中和,减少了静电斥力,故易与其它颗粒相互接近而吸附,主要表现为静电引力。但在Na+与十二烷基铵离子 (C12H25NH3+)去除带负电荷的碘化银溶液造成的浊度,发现同是一价的有机胺离子脱稳的能力比Na+大得多,Na离子过量投加不会造成胶粒再稳。铝盐、铁盐投加量高时则可发生再稳现象以及带来电荷变性。该现象用电性中和机理解释比较合适。
2、吸附架桥原理:
吸附架桥作用机理主要是指高分子聚合物与胶粒的吸附与桥连。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为线性结构,当高分子聚合物与胶粒接触时,基团与胶粒表面产生特殊反应而相互吸附,而除基团外的其余部分则伸展在溶液中,与另一个表面有空位的胶粒吸附,起到架桥连接的作用。胶体颗粒较少时,上述聚合物不易粘连第二个胶粒,不能起架桥作用,使得该胶粒处于稳定状态。高分子絮凝剂投加量过大时,已经架桥絮凝的胶粒,如受到长时间剧烈搅拌,桥连聚合物可能从另一胶粒表面脱开,重新回到原胶粒表面,造成再稳定状态。该机理可解释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效果较好的现象。
3、卷扫网铺原理
金属盐(如硫酸铝或氯化铁)或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如石灰)作凝聚剂,当其投加量大得足以迅速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如Al(OH)3、Fe(OH)3或碳酸盐沉淀(如CaCO3)时,水中的胶粒可被沉淀物下沉过程中网捕。当沉淀物为正电时,沉降速度可因溶液中存在的阴性离子而加快。且水中胶粒本身可作为这些沉淀物形成的核心,故胶粒越多,金属凝聚剂投加量越少。
以上三种机理在水处理中并非单独孤立的存在,往往可能同时存在,只是在特定情况下以某种现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