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硫增效剂添加量的计算方法发表时间:2024-10-18 16:00 脱硫增效剂添加量的计算方法 脱硫增效剂的添加量主要依据脱硫系统的具体运行情况和目标脱硫效率来确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 一、首次添加量的计算 首次添加脱硫增效剂时,需要维持其在吸收塔浆液中的初始浓度。常见的初始浓度范围为500~1000ppm(毫克/升)。计算方法一般基于吸收塔运行浆液池的容积: 计算公式:吸收塔运行浆液池容积(立方米)×初始浓度(ppm,转换为千克/立方米,即ppm/1000)=脱硫增效剂首次添加量(千克)。 例如,若吸收塔浆液池容积为V立方米,初始浓度设定为800ppm,则首次添加量为V×0.8千克。 二、每日补充量的计算 脱硫增效剂在脱硫过程中会因废水排放和石膏产出而流失,因此需要每日进行补充。补充量的计算一般基于前日的废水排放量和石膏产出量: 计算公式:[废水排放量(立方米)+石膏产量(吨)/10]×初始浓度转换为的系数(例如0.8,对应800ppm)=每日添加量(千克)。 这里的系数0.8是根据初始浓度800ppm计算得出的,如果初始浓度不同,系数也会相应变化。 三、其他考虑因素 脱硫效率:脱硫效率是判断脱硫增效剂添加量是否足够的重要依据。当脱硫效率升高并稳定在目标值(如95%)时,表示添加量已足够。 机组及负荷:机组的大小和负荷也会影响脱硫增效剂的添加量。一般来说,机组越大、负荷越高,所需的脱硫增效剂也越多。 浆液密度和pH值:浆液密度和pH值也是调整脱硫增效剂添加量的参考指标。 四、实际操作建议 加入点选择:脱硫增效剂的加入点一般选择在吸收塔地坑或滤液池/滤液水箱。加入时应确保搅拌充分,以便增效剂均匀分散在浆液中。 分次加入:首次加入时,建议将脱硫增效剂分2~5次加入,每次加入量约300~500千克,两次加药间隔2~4小时。后续加药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加药量和频次。 连续监测:在添加脱硫增效剂的过程中,应连续监测脱硫效率、浆液密度和pH值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加药量。 综上所述,脱硫增效剂的添加量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需要根据脱硫系统的具体情况和目标脱硫效率来确定。同时,还需要注意加入点的选择、分次加入以及连续监测等实际操作建议。 上一篇脱硫增效剂的国家标准
下一篇脱硫增效剂属于危化品吗
|